坐骨神經痛如何治療?

坐骨神經痛如何治療?

一、坐骨神經痛的病因與症狀

坐骨神經痛多因腰椎椎間盤突出、骨刺壓迫神經根,或梨狀肌緊繃導致神經發炎,常見症狀包括:

  • 放射性疼痛:從下背延伸至臀部、大腿後側、小腿甚至腳底。
  • 麻痺無力感:久坐或活動時下肢肌肉僵硬、腳趾麻木。
  • 姿勢誘發痛:彎腰、咳嗽時疼痛加劇。
  • 二、西醫治療方法

  • 藥物治療
  • 消炎止痛藥:短期緩解急性發炎(如NSAIDs類藥物)。
  • 肌肉鬆弛劑:減輕梨狀肌或腰部肌肉痙攣,但須避免長期使用。
  • 類固醇注射:針對嚴重神經壓迫,直接於患部施打抗發炎藥物。
  • 物理治療
  • 牽引拉腰:擴張腰椎間隙,減輕椎間盤壓迫神經。
  • 熱療與電療:促進血液循環、放鬆深層肌肉。
  • 震波治療:針對慢性梨狀肌發炎,刺激組織修復。
  • 手術治療
  • 微創椎間盤切除:切除突出壓迫神經的椎間盤組織。
  • 脊椎融合術:用於脊椎不穩定的嚴重案例。
  • 三、中醫與自然療法

  • 針灸與推拿
  • 針刺「環跳穴」「委中穴」疏通氣血,搭配推拿放鬆梨狀肌。
  • 注意:急性發炎期避免強力按壓,建議先諮詢醫師。
  • 中藥調理
  • 祛濕活血:如獨活寄生湯、芍藥甘草湯,減緩神經發炎。
  • 外敷藥膏:含薄荷、冬青油成分,局部舒緩緊繃感。
  • 居家穴道按摩
  • 按壓「崑崙穴」(腳踝外側凹陷處)與「承山穴」(小腿後側),每日3次,每次2分鐘。
  • 四、自我護理與預防復發

  • 日常姿勢調整
  • 避免久坐久站,使用腰椎靠墊維持脊椎自然曲線。
  • 睡覺時側躺並在膝蓋間夾枕頭,減輕腰椎壓力。
  • 強化核心運動
  • 貓駝式伸展:跪姿拱背與塌腰交替,放鬆下背肌肉。
  • 梨狀肌拉伸:仰臥抱膝向對側肩膀按壓,停留20秒。
  • 飲食建議
  • 抗發炎食物:深海魚(Omega-3)、薑黃、深綠色蔬菜。
  • 避免高糖、咖啡因:減少神經敏感度惡化。
  • 五、常見QA快速解惑

  • 坐骨神經痛多久會好?

    👉 輕微發炎約2~4週緩解,慢性患者需3~6個月持續復健。

    可以根治嗎?

    👉 80%患者透過保守治療改善,但須維持正確姿勢防復發。

    什麼情況需開刀?

    👉 出現「馬尾症候群」(大小便失禁、下肢癱瘓)應立即手術。

    推拿或整骨安全嗎?

    👉 急性期避免!建議先經影像檢查確認無脊椎滑脫再執行。

  • 結語

  • 坐骨神經痛治療需「多管齊下」,急性期以消炎為主,慢性期強化肌力與柔軟度。若疼痛超過1個月未改善,務必至「復健科」或「神經外科」進一步檢查,早期介入才能避免神經永久損傷!

    Author: 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