肌肉拉傷如何判斷?專業醫師解析常見症狀與處理方法

肌肉拉傷如何判斷?專業醫師解析常見症狀與處理方法

➤ 肌肉拉傷的3大判斷關鍵

  • 疼痛特徵:拉傷部位會出現「刺痛或撕裂感」,尤其活動時加劇,按壓痛點明確。
  • 活動受限:輕度拉傷可勉強動作,但中度以上會因疼痛無法伸展或負重。
  • 局部腫脹與瘀血:嚴重拉傷可能伴隨瘀青,肌肉纖維斷裂時甚至出現凹陷或隆起。
  • ➤ 醫師解析:常見症狀分級

  • 輕度(一級):微血管受損,疼痛輕微,休息1-2週可復原。
  • 中度(二級):部分肌纖維斷裂,腫脹明顯,需3-6週修復。
  • 重度(三級):肌肉完全斷裂,功能喪失,可能需手術治療。
  • ➤ 緊急處理4步驟:掌握黃金48小時

  • 休息(Rest):立即停止活動,避免二次傷害。
  • 冰敷(Ice):每小時冰敷15分鐘,減緩發炎與內出血。
  • 加壓(Compression):彈性繃帶包紮,但勿過緊影響血液循環。
  • 抬高(Elevation):將患處高於心臟,促進組織液回流。
  • ➤ 就醫警訊:這些情況別拖延!

  • 疼痛持續超過一週未改善
  • 關節無法活動或出現異常聲響
  • 患處嚴重變形或皮膚發紫
  • 伴隨發燒或全身無力
  • ➤ 預防復發:日常防護技巧

  • 運動前充分暖身,運動後靜態伸展。
  • 強化核心肌群,提升肌肉耐受度。
  • 使用肌內效貼布輔助高強度訓練。
  • 醫師提醒:若自行處理3天後仍無改善,應至「復健科」或「骨科」進一步檢查,必要時搭配超音波或物理治療加速復原!

    Author: 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