脊椎壓迫神經一定要開刀嗎?

脊椎壓迫神經一定要開刀嗎?

一、脊椎壓迫神經的成因與症狀

脊椎壓迫神經常見於「椎間盤突出」、「骨刺增生」、「脊椎狹窄」或「腫瘤壓迫」等情況。症狀依壓迫位置而異,可能引發「下肢麻痺無力」、「坐骨神經痛」、「間歇性跛行」,甚至影響大小便功能。若未及時處理,恐導致神經永久損傷。

二、開刀是唯一選擇嗎?

並非所有脊椎壓迫神經皆需手術!若症狀輕微(如偶發性手麻、頸背痠痛),可先嘗試「非侵入性治療」:

  • 物理治療:透過「牽引療法」、「熱敷電療」改善脊椎排列,減輕神經壓迫。
  • 藥物與注射:口服消炎藥、肌肉鬆弛劑,或「硬脊膜外類固醇注射」緩解急性疼痛。
  • 復健運動:強化核心肌群、調整姿勢,避免壓迫惡化。
  • 三、何時必須考慮手術?

    若符合以下條件,醫師會建議「脊椎減壓手術」:

  • 出現「進行性肌力衰退」或「大小便失禁」等嚴重症狀。
  • 經3~6個月保守治療無效,且影響日常生活。
  • 影像檢查(如MRI)顯示神經根嚴重受壓,恐導致不可逆損傷。
  • 現行「微創手術」技術成熟,傷口小、復原快,可降低傳統開刀風險。

    四、術後保養與預防復發

    術後需搭配「漸進式復健」與「姿勢矯正」,避免脊椎再度受損。日常應避免長時間低頭、搬重物,並定期進行「游泳」、「瑜伽」等低衝擊運動,維持脊椎靈活性。

    結論

    脊椎壓迫神經是否開刀,需由專業醫師評估症狀嚴重度與神經受損風險。及早診斷並選擇適合療法,多數患者可透過「非手術治療」改善症狀,切勿拖延就醫!

    (關鍵字:脊椎狹窄、椎間盤突出、微創手術、硬脊膜注射、復健運動)

    Author: 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