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若骨折未及時處理,初期可能僅有局部疼痛與腫脹,但隨著時間推移,將引發以下嚴重問題:
一、急性期併發症
骨骼斷裂處未經復位即自行癒合,導致肢體歪斜變形。例如脛骨骨折未固定,可能形成「O型腿」,影響行走功能。
若骨折端刺穿皮膚(開放性骨折),細菌入侵可能引發「骨髓炎」或「蜂窩性組織炎」,統計顯示感染率可達20%(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)。
二、中長期後遺症
未經復健的患肢因長期不動,關節囊沾黏、肌力流失,例如肩部骨折未治療,可能喪失50%活動範圍。
錯位骨骼壓迫神經血管,例如股骨頸骨折未復位,3年內股骨頭壞死率達30%(AAOS數據)。
三、全身性風險
骨髓中脂肪顆粒進入血液,阻塞肺部微血管,嚴重時致死率達15%。
下肢骨折臥床患者,血栓發生率比常人高5倍,若血栓流入肺部恐致命。
關鍵處理原則
結論:骨折必須「完整治療3階段」
搭配鈣質、維生素D補充與心理支持,才能避免不可逆傷害。
> 醫療提醒:老年人髖部骨折若拖延2天以上,1年內死亡率上升40%(Lancet研究),務必把握治療時機。